如何提高壓力機加工精度呢
提高壓力機加工精度的方法如下:
1、機械結構調整與優化
滑塊盤平與導柱導套調整:在滑塊大裝模高度附近進行盤平工作,墊滑塊的等高墊鐵高度應大于1000mm。調整立柱導軌使滑塊處于壓力機中心位置后放開導軌,再平衡器通入0.5MPa以上壓縮空氣,測量偏心處于正、負90°位置時滑塊下平面對移動工作臺墊板上平面的平行度,根據數據確定導柱、導套的移動距離及方向。
滑塊與立柱導軌間隙調整:將滑塊液壓保護器壓力調到預壓力,放松滑塊與立柱導軌間隙至不接觸狀態。同步旋轉四個蝸輪蝸桿,保持滑塊在自由狀態下,四個偏心輪軸瓦同一位置間隙相等,使滑塊運動時與工作臺面平行。調整螺栓將導軌間隙調至雙邊間隙總和在0.06 - 0.20mm之間,并上緊緊定螺栓,試運轉后觀察油膜和發熱情況,重新調整至滑塊運行平衡、潤滑良好。
滑塊行程與工作臺面垂直度測量與調整:使用標準墊塊、角尺、磁性表座、百分表、表桿等工具,在縱橫兩個相互垂直的方向測量滑塊行程對工作臺面的垂直度,偏差應≤0.05 + 0.02S/100mm(S為滑塊行程的長度),若垂直度超差需重新檢查滑塊平行度和導軌間隙并調整。
2、傳動系統改進
雙點壓力機傳動鏈優化:對雙點壓力機主傳動鏈關鍵機構進行穩健優化設計,以運動過程中兩條傳動鏈位移差均值zui小為目標,在壓頭垂直度及上壓桿行程誤差符合設計要求的范圍內,優化關鍵機構的尺寸和公差,改善傳動鏈同步性,提高運動穩定性。
伺服壓力機傳動機構改進:伺服壓力機傳動機構要保證在下死點附近輸出足夠大的壓力,并在一定行程內保持在同一水平上。滑塊在接近工件后應降低運行速度,避免工件出現缺陷,回程時以較高速度提高生產效率。
3、運動控制提升
伺服壓力機精度測試與校正:通過回到機械原點,移動到待機位置和目標位置并記錄讀數,循環多次的方式測試精度。發現回原點誤差時,降低回原點速度;對于脈沖型和通訊型伺服定位不準確的問題,校正伺服參數提高響應速度,也可使用絕對值伺服或者伺服自帶的Z相回原點。
4、模具與壓力機匹配
薄料沖裁模具與壓力機適配:薄料沖裁時,若薄料沖模采用普通壓入式、旋入式或凸緣模柄與壓力機的滑塊相連接,壓力機的精度必須等于或高于模架精度;若用標準浮動模柄與壓力機的滑塊相連,壓力機的精度允許稍低于模架精度,但壓力機必須有小的行程;若薄料沖模與壓力機的滑塊不連接,則模架精度受外來影響小,對壓力機精度和剛度要求可降低。同時,壓力機要有高的剛度,1600kN以下的壓力機多為開式,C形機身剛度差,受重載后變形會導致凸、凹模中心傾斜,可用開式壓力機沖裁薄料時,應將其負荷控制在公稱力的50% - 60%,或在保證模具閉合高度與壓力機封閉高度相適應的前提下,增大下模高度,使材料發生剪切的平面接近C形床身開口的中心。
5、設備穩定性增強
改進壓力機床身結構:如設置帶有固定條的受力板和帶有嵌置槽的沉降槽,通過固定條完全插入嵌置槽內腔使受力板穩固固定于沉降槽內腔;設置抵接槽和帶有彈性件的卡接板,通過彈性件壓縮產生的反彈力使卡接板緊密貼合于抵接槽內側壁,提高受力板在床座上的位置穩定性,從而提高設備加工工件的精度。
6、裝配工藝改進
使用工裝夾具:在裝配過程中,設計等高墊等工裝夾具。等高墊上下地面均經過精加工,將其墊在滑塊和底座平面之間并用銷軸進行固定,可有效提高精度調試的效率和準確程度,減少裝配工時。
控制裝配環節影響因素:在裝配過程中,要注意機身大件的調平工作,偏心輪銅套與銷軸的間隙,偏心輪齒輪的對齒,四個壓力點間的調平,滑塊軌道間隙等因素,減小這些因素對滑塊精度的影響。